叶光明是世界公认的圣经教师,迄今教导年数已达五十多年。他的广播事工遍及全球,其中的节目,如“活祭”、“无愧的工人”、“成圣之道”等,也为很多中国信徒所熟悉。
信仰的根基.叶光明
信息来自:叶光明中国https://www.ygm.services
学习前祷告:
奉耶稣基督的名宣告:
求天父赐我智慧和启示的灵,帮助我明白、进入一切真理!我感谢、赞美你是教导我的神!
贰、悔改与相信
“……你们当悔改 , 信福音。” (马可福音一 15)
引言 : 基本教义
在我们读这么一大本圣经时 , 有没有一种简单的办法 , 让我们能识别哪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义呢 ? 答案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圣经的确提过哪些教义比其他的教义更重要 , 需要优先查考。
圣经列出了六大最基要的有关教义 :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 , 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 , 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 , 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 希伯来书六 1-2)
这里所说的“基督道理的开端”, 就是我们学习基督和他的教训的起点。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同一节经文中又用了“根基”一词来强调这一点。作者把两点列起来看 , 一是打好信仰的根基 , 二是进入完全的地步 , 在教义上、行为上完全符合作一个基督的门徒。他的目的是叫我们进入完全的地步 , 筑起完美的基督徒大厦。作者同时清楚的指出 , 只有首先立好了稳定的信仰根基 , 才能谈得上达到完美的地步。
作者按次序立了六个教义根基 : 一、“懊悔死行”; 二、“信靠”;三、“各样洗礼”; 四、“按手之礼”; 五、“死人复活”; 六、“永远审判”。这六个教义的排列次序反映了基督徒的全部经历。首先是罪人作出第一个反应“悔改”, 然后按逻辑顺序下去 , 直到基督徒生命经历的高峰 , 进入永恒 , 即死人复活和最后的审判。
我们必须逐一仔细查考每个教义 , 但也必须同时记住 , 贯穿每一个教义的是一个不变的神圣完美的计划。特别是不可只注意眼前世上的事 , 而失去永恒的异象。否则 , 就容易陷入保罗所说的悲剧当中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 , 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哥林多前书十五 19)
这第二部分的内容将着重谈“悔改死行”和“信靠神”这两大教义。
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解释
首先 , 我们需要确切地理解圣经中“悔改”一词的真正意义 , 这一点很重要。
新约圣经的“悔改”一词由希腊原文直译 , 虽然经历由古典希腊文到新约希腊文的变化 , 这词的基本含义“改变心意”始终不变。所以 , 新约“悔改”一词指立定心意 , 并不是情绪上的感动。
很多人把“悔改”和“情感”连在一起。我们必须了解这词的本意 , 好除去误解。按照圣经 , 感动至痛哭流涕并非悔改。也有人以为悔改就是守宗教仪式和规条 , 所谓苦修。但事实上守规条也不表示悔改。真正符合圣经的悔改是 : 发自内心的果断决定 , 是心意上的改变。
旧约圣经当中每用到“悔改”时 , 总是表示“回转”、“回头”,这一点和新约启示的悔改意思完全相符。新约用词表示内心的决定 , 心思的变化。旧约用词表示外在的行为 , 反映内心的改变 , 即“回转”。
所以 , 新约强调的是内心真正的悔改 ; 旧约强调的是外在行为反映内心的变化。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 就是这词的完整定义了。“悔改”就是内心的改变影响外在的回转行为 , 朝着全新的方向前进。
罪人对神的最初回应
悔改的这个定义,可以在新约中找到实例证明 , 那就是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 11-32 节 , 主耶稣所说的浪子的比喻。浪子远离父家 , 把财产花光了 , 只能挨饿、受冻、忍受孤独 , 几乎到了与猪抢食的地步。最后他下决心回家 :“我要起来 , 到我父亲那里去。”(18 节 )
他立刻付诸行动 , 起来回到父亲家里去了。这就是真正的悔改。首先是心里作决定 , 接着是付出行动 :“起来往父亲那里去。”(20 节 )
罪的本性使每一个世人都背离了神──天上的父亲 , 使他离开了天国 , 也就是他的家。他每迈开一步 , 就是更远离天父和天家一步。光照在他的后面 , 眼前只是阴影。走得越远 , 影子越长、越暗。每一步就意味着更接近结局──坟墓、地狱和永恒、无止境的黑暗。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需要作出一个关键的决定。他必须停步、改变心思、改变方向 , 回过头来 , 背对阴影 , 面朝着光。
圣经把这种当机立断的行为称为“悔改”。这是每一个渴望与神和好的罪人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区分“悔改”和“悔恨”
加略人犹大看到基督被判死刑 , 就“悔恨”收了三十块钱出卖主 :“这时候 , 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 , 就后悔 , 把那三十块钱 , 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 , 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 , 是有罪了。他们说 , 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马太福音二十七 3-4 节 )
人们常把“悔改”和“后悔”混淆起来。这段经文说到犹大“后悔”, 甚至“悔恨”自己 , 但却没有“悔改”, 他没有改变思路。下一节说他把钱丢在殿里 , 出去吊死了。犹大是自己丢弃使徒的位分 , 自取灭亡。“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 , 往自己的地方去了。”
(使徒行传一 25)
犹大很明显地经历了感情上的强烈波动 , 他非常悔恨。却没有悔改 , 也没有改变路向。事实是他已经没有办法改变路向了 , 他滑得太远了!尽管救主警告过他 , 他却一味偏行已路 , 直到没有回头路走了 , 结果到了死无悔改的地步。
这是一个既可怕又严峻的教训。说明一个人完全可能执迷不悟 , 直到没有回头路可走 , 自己关了“悔改”的大门 , 走向自取灭亡的路。
以扫犯了同样可悲的错误 :“……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 , 竟被弃绝 , 虽然号哭切求 , 却得不着门路……”(希伯来书十二 16-17)
以扫因为一时糊涂 , 竟然因一碗红豆汤把从父亲以撒那里所得的长子名分卖给了弟弟雅各。创世记第二十五章第 34 节说 :“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轻看长子名分就是轻看神赐予长子的一切福气和应许。以扫后悔自己的行为 , 想要夺回长子的名分 , 但他已经没有悔改的余地了。经文说 :“却得不着门路
……”。
从这例子进一步看到强烈的感情波动不表示悔改。以扫“虽然号哭切求”, 但他却没有了悔改的门路。一个漫不经心的行为却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方向 , 使他走上永远不能回头的路。
遗憾的是 , 今天类似以扫的不乏其人。他们为了一时的享受 , 放纵肉体的欲望 , 轻看全能主的祝福和应许。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 再去求自己轻看的永恒属灵福分时 , 他们会大失所望地被拒绝。为什么呢 ? 因为他们找不到悔改的门路 , 再也没有办法改变心思了。
真信心的唯一途径
真悔改必须在真信之前。整本新约圣经前后一致 : 没有真正的悔改 , 就没有真正的信心。
新约一开始 , 施洗约翰就发出悔改的呼召 :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 ,‘预备主的道 , 修直他的路’。照这话 , 约翰来了 , 在旷野施洗 , 传悔改的洗礼 , 使罪得赦。” ( 马可福音一 3-4)
悔改的洗是以色列人在弥赛亚显明之前必作的预备。除非以色列人听到呼召而悔改 , 回到神面前 , 否则他们的弥赛亚就不能在他们当中显现。
马可福音第一章第 14-15 节记载了在约翰为主预备道路之后 , 基督自己传道时所说的第一句话 :“约翰下监以后 , 耶稣来到加
利利 , 宣传神的福音 , 说 , 日期满了 , 神的国近了 , 你们当悔改 , 信福音。”
从基督口中所出的第一道命令不是要“相信”, 而是要“悔改”。
在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以后 , 吩咐门徒们往普天下去向万民传福音 , 他说的第一句话仍然是要他们传“悔改”的道 :
“又对他们说 , 照经上所写的 , 基督必受害 , 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 , 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 路加福音二十四 46-47)
这里的经文再一次显明要先悔改 , 罪才得赦免。
使徒行传第二章第 37-38 节记载 , 彼得立即将主吩咐的大使命付诸行动。第 37 节讲到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 , 那些觉得扎心但还没有悔改的众人求问使徒说 :“弟兄们 , 我们当怎样行 ?”第
38 节彼得立即明确地回答说 :“你们各人要悔改 , 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 , 叫你们的罪得赦 , 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
这里又是说到悔改在先 , 然后受洗 , 使罪得赦。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传福音时 , 说的也是悔改在先 , 然后是信靠 :
“你们也知道 , 凡于你们有益的 , 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 , 或在各人家里 , 我都教导你们。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 证明当向神悔改 , 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 使徒行传二十 20-21)
希伯来书第六章第 1-2 节是基督真道的基本根基 , 其次序也是先懊悔死行 , 然后才是信靠神 , 接受各样洗礼等等。
总之 , 整本新约圣经始终强调 : 悔改 , 是对神的福音的第一个正确回应 , 无可取代。悔改必须先于信心。若没有真正的悔改 , 信仰只是一个空洞的誓言。今天许多基督徒的信仰经历不稳定、不可靠 ,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错在第一步。他们只宣告信神 , 却没有真正的悔改。结果 , 他们得不到神的喜悦 , 也没有得到世人的敬重。
从许多方面来看 , 今天的福音被大大简化了 , 成了“只要相信”的信息 , 与当初主耶稣和他的门徒所传的“悔改而相信”大相径庭。
任何人略去悔改的呼召 , 就等于误导罪人 , 误传神的信息。保罗告诉我们 , 神吩咐各处的人要悔改 , 悔改是神给全人类的命令。 ( 使徒行传十七 30)
希伯来书第六章第 1 节定义“悔改”为“懊悔死行”;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第 1 节说悔改的行为就是远离死行 , 面对神 , 预备聆听并且顺服神给我们的下一条命令。
“死行”这词包括人类一切不悔改 , 不信神的行为 , 其中包括以此为根基的宗教活动。先知以赛亚书第六十四章第 6 节说 :“我
们都像不洁净的人 , 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即使我们以宗教和道德的名作好事 , 若没有圣经所要求的悔改而相信 , 也不会蒙神悦纳。任何宗教仪式、条例、善行、祷告、教会活动 , 如果不以悔改、相信神为基础 , 就只是“死行”与“污秽的衣服”。
圣经说的“悔改”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以神 , 而不是以人为起点的。它不是来自人的意志 , 而是神随己意赐给人的恩典。如果没有神恩典和神的灵的感动 , 人自己不会悔改。大卫三次求告神 :
“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 ( 或作复兴 )……我们便要得救!”
(诗篇八十 3、7、19)
使我们复兴就是使我们回转 , 耶利米哀歌第五章第 21 节用了同样的话 :“耶和华啊 , 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 , 我们便得回转。”
除非神感动 , 人不能单靠自己的意志到神的面前求得救 , 神总是先作工 , 人才能回应。主耶稣基督说明了同一个真理 , 他说 :
“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 , 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约翰福音六 44)
神借着圣灵工作 , 吸引人悔改认罪 , 回转归向他,那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如果人接受圣灵的引导 , 就有了得救的信心和永恒的生命。反之,就是继续走向死亡和无止境的黑暗 , 永远与神隔绝。
耶稣说 :“你们若不悔改 , 都要如此灭亡。”(路加福音十三 3、5)
主耶稣说这话的背景是当时有一群加利利人在守某宗教仪式时被杀 , 彼拉多把他们的血与祭牲混在一起 , 因为当时他们的血和祭牲的血一起洒在圣殿的地上。但主耶稣说这些人永远灭亡了 , 即使他们在圣殿里献祭 , 这宗教行为也不能使他们的灵魂得救 , 因为他们没有把行为建立在悔改的基础上。
基督徒遵守各样宗教仪式,都不能取代悔改。若没有真正的悔改 , 就只能像基督所说的那样 :
“你们若不悔改 , 都要如此灭亡。”( 路加福音十三 3)。